当孩子上学第一天,放学结束了,你会跟孩子说什么呢?
你今天喝水了吗,上厕所了吗,有没有跟别人闹矛盾。
追问的眼神、语气,无形中强化了这就是很麻烦,这件事你就是做不好的情形,反而强化了这方面的意识。
有的小朋友总被问要多喝水,导致每天放学把水杯倒空再回家。
应该“少说多听”,放学接了孩子,打个招呼,克制自己的要问的欲望,看孩子有什么要跟自己说。孩子也有很多要跟我们分享。我们如何回应,也显得很重要。
妈妈,老师说我们星期五要去郊游了。说起玩的事你怎么这么高兴,学习都不见你这么积极。
姥爷,我数学考了97分。就差3分100了,你怎么这么粗心。
丁丁把我的转笔刀弄坏了。我就说你不要带去学校了,怎么就是不听,那个丁丁,你不要跟他玩了。
假如你是孩子,这样的话,听多了,你还愿意交流吗?
倾听,听的是心情,而不是事情。听到孩子欢心、雀跃或者遗憾、难过的心情,倾听的时候带着共情的心情,共的是心情,而不是立刻帮孩子解决事情。孩子高兴、难过、生气,都去接纳,回应这样的情绪。不要当法官,也不要当万事通。这样传递的都是“眼前这个人不理解我,ta只是在评估我”这种心情。渐渐的,孩子就学会了只说我们爱听的话,甚至更糟的是,他们什么也不说了。
那我们家长要怎么做呢?孩子愿意说的时候,我们认真听就够了,忍住、别打断、别讲道理。
让孩子主导谈话,别让自己的不安、焦虑打断孩子的谈话,孩子需要的是,你确定ta,相信ta,这些确定和相信比任何你给出的建议都要有价值。
用轻松的方式创造沟通的机会,晚饭后一起散步,睡前的时间等等,重点放在回应彼此的心情上。
孩子会告诉我们一些触动我们心情的负面信息,回应,简单的回应,不要指责、关切、提建议。
孩子有时候会故意把痛苦转移给我们,让我们替他们承担一会儿,儿童的情绪变得很快,尤其是当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爱与支持。很多时候,往往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,久久不能释怀。观察孩子的整体状态。
跟老师的沟通:信任和支持。
不同的老师,个性不同,方案不同,适应不同的老师,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的不同的挑战。
支持的前提,是去体谅老师的难处。哪些问题适合在群里,哪些问题适合私信沟通。